你知道食材有不同屬性嗎?
- Sir Ng
- 2023年2月1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3年7月8日
辨別食材屬性 才能找到真命食物

陳堅真老師時食養生法的重要概念之一,就是認對體質吃對食物。每個人體質不同,每樣食材其實也存在屬性上的不同。
藥食同源,在確認自己的體質並上菜市場挑選食材之前,一定要知道當令正紅的食物是什麼,以及各種食材的屬性,才能挑選到與自己適配的食物。
本篇將告訴你辨別食材可以從確認食材的酸鹼值與五大屬性著手。
辨別食材 步驟 1:確認食物的酸鹼值

這裡所謂的食物酸鹼性,並不是指食物本身的PH值,而是以食物進到人體內的酸鹼值來分類。
故可將食物分為會使身體變酸性的「偏酸性食物」,以及會使身體變鹼性的「偏鹼性食物」。
那麼,酸鹼值和人體健康的關係是什麼呢?
酸性的食物能夠幫助身體保暖,故適合在冬天食用。
相對的,鹼性的食物雖然禦寒效果不如酸性食物,但卻能夠幫助身體清瀉燥熱並促進新陳代謝,因此適合夏天食用。
夏天若吃太多酸性食物很容易使體內環境過於燥熱,反而容易生病,因此夏天保持弱鹼性的體質有助於健康。
冬天則應反向操作,不妨吃些能夠使身體溫暖的酸性食物,讓身體維持弱酸性,較有益健康。
以台灣為例。
台灣位於亞熱帶,屬於濕熱的海島型氣候,夏天時,各種病菌容易因為高溫而活化,因此應盡量讓身體維持在弱鹼性的狀况,以預防受到病菌的侵犯而發生疾病。
但冬天氣溫下降,則適合攝取一些酸性食物來幫助身體保暖。
一般而言,食物加工愈多次,就會愈偏酸性。

辨別食材 步驟 2:食材平熱溫寒涼五大屬性

平性食物
是最無傷害性的食物屬性,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,也是最博愛的安全食物。如馬鈴薯、青棗、豬肉等。
熱性食物
熱性及溫性食物都容易使身體發熱,增加活力,可改善寒性體質者的身體機能,如辣椒。
但如果熱性體質者吃了,反而容易引起身體的亢奮,造成發腫充血及便秘等毛病。
溫性食物
性質和熱性食物類似,比熱性食物要來得溫和些,如芥菜、雞肉。
適合寒性體質的人食用,但對於熱性體質的人而言,則和熱性食物一樣,需要小心使用。
寒性食物
寒性及涼性食物都頗清涼消熱,並具有瀉火及消炎的作用,如荸薺、薏仁等。能夠改善熱性體質者的失眠、腫脹及炎症等問題。
但寒性體質者吃了這類的食物時,反而會使得怕冷、怕寒、風濕等問題更為嚴重。
涼性食物
性質和寒性食物類似,比寒性食物來得溫和些,如火龍果、愛玉、小麥等。
可以清熱,適合體質較燥熱的人食用,但寒性體質的人要小心使用寒性及涼性食物。
參考資料:陳堅真著作《陳堅真時食養生法》P44~45
